查看: 30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届“感动南林平凡人物”候选人事迹(07-09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3 12: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朝义
带着1000元上大学的励志剧男主角
——记轻工院201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朝义

三年前,他满脑子只想着读书考试,三年后,全系第一的他放弃保研资格;三年前,他说着河南话面试学生会,自我介绍没做完就尴尬下台,三年后,在校内校外800多人的注目下,他侃侃而谈3小时;三年前,他进入大学,连学费在内家人只给了他1000元,三年后,他和朋友合伙开公司,握股份40%……他是张朝义,轻工学院印刷工程系大四学生,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7份家教4份代理,
一学期骑坏两辆自行车
张朝义的专业是轻工院的印刷工程,一年学费7600元,在大一入学时,家人只给了他1000元。这意味着他必须自己去赚生活费,以及那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学费。
刚进大学时,揣着1000元的张朝义,每顿只敢吃两只肉包子和一碗免费汤,即使是在辛苦的军训期间,他最多也是每餐2只肉包子。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张朝义不得不四处寻找打工机会。
军训期间,为一家大学生创业基地向新生发送问卷调查,拉开了他兼职生涯的序幕。那是下雨天,不能军训,他捧着厚厚的调查问卷,从一楼开始扫楼。男生宿舍10栋,从1楼到7楼,他用整整7个小时,完成了第一份兼职。
张朝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婚庆公司做兼职。那天,来不及吃中饭,张朝义一下课就和兼职团队的同学上了公交车。中午1点开始,他们跟随婚庆公司工作人员,坐面包车从仓库到每一个婚庆点,把一大堆沉重的器材从车里卸下来,打好灯光,婚礼结束后再把器材搬上车,这些活是婚庆全程最苦最累的,几个学生叫苦不迭。最痛苦的是在每次往返途中,身材魁梧的几个人连座位都没有,就蹲在小面包车内空出的角落里,又挤又热。张朝义说:“我晕车,肚子又饿,蹲在那手脚全麻了,那种感觉一言难尽。”就这样一直卖力地干到凌晨2点才结束,后来为了省钱他们直接在肯德基过的夜。
张朝义说:“你们能想到的兼职,我全都做过。”发传单、做问卷调查表、送外卖、餐馆服务员、摆地摊、做保安、各类代理、婚庆公司打工、楼栋卖小食品……五花八门。
有一段时间,张朝义同时做了7份家教和4份代理。每天晚上做2份家教,周末早晨7点出门,晚上10点才回宿舍。家教地点在不同的地方,要转几次车十分麻烦,于是,张朝义选择骑自行车,常常是从这一家出来立马骑上自行车飞奔前往下一家。之后,张朝义在几家公司做代理和销售的兼职,也是骑自行车前往目的地,或许是连自行车都经不起这么大强度的折腾,一个学期下来,张朝义竟骑坏了两辆车。
三年里,坚强的男孩落了三次泪
大一上学期,张朝义打了15份工,工作量这么大,他的学习并没有落下,诸如高数、等,他均拿了满分,三年下来年平均绩点全班第一。
听上去,张朝义似乎能轻松地抗住繁重的兼职和学习任务,然而,这背后满是艰辛与苦楚。3年的时间里,这个坚强的男孩落了3次泪。
大一下学期,张朝义组建了一个兼职团队。一天,他带领团队中14名同学去安徽滁州,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开盘庆典做一天临时保安,所有人必须早上6点起床,坐车去安徽,在冬日的寒风里站了一整天。然而,雇主却没有给张朝义结算工资。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张朝义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先垫上。想到自己吃尽辛苦挣来的几百块钱就这么没了,张朝义心里委屈极了,一个人来到操场上跑步,边跑边流泪,到最后竟放声大哭起来。
生活中所受的委屈和兼职的辛苦,张朝义很少跟家人提起。一次,张朝义在跟母亲通电话时说漏嘴,讲了兼职的委屈,母亲听着听着,在电话那头哭起来。虽然张朝义是个坚强的男孩,但听着母亲的哭声,一时间想起曾经吃苦受累的一幕幕,他也跟着哭起来。于是,这通电话就演变成了母子俩相隔千里,握着手机嚎啕大哭。从那以后,不管再吃多少苦,张朝义都不会向家人透露半点。
从大一开始,张朝义每月寄钱回家,到了大二,他偶然发现家人舍不得花这些钱,而是为自己存起来,于是便开始为家人充话费、买东西,到现在,张朝义家中的所有电器,包括父母的手机全是张朝义在网上下单买回家的。大二的寒假,张朝义将家人接到南京过年。下了火车,母亲一看到张朝义身上的衣服便哭了——原来,他不断地为家人买衣服,自己却仍穿着高二时买的不到一百元的棉袄。
大学三年里,张朝义每天忙于学习、兼职、创业,很少和亲人团聚,唯一可解乡愁的只有电话。大三寒假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张朝义在租住的房间里看电视,突然看到一个军人站岗护国,不能回家的公益广告,触景生情,张朝义想起了家中辛劳的父母和可爱的弟弟,再看看窗外万家灯火正是团圆之时,自己却只有影子相伴。张朝义分外感伤,思念亲人的泪水冲破了情感的堤坝,在空荡的房间里嚎啕大哭起来。
他是正能量帝,
让许多人开始相信奇迹
大三暑假,张朝义进入长沙御泥坊化妆品有限公司实习,负责融e购平台的网上销售,一个月内,他一举突破了15万元销售额,远超经理要求的3万元。今年大四,他与朋友合资,在长沙开了家公司,握股份40%,是公司法人代表。同时,他的年绩点一直是全班第一,系前三,获得了保研的资格,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创业梦想和提前但其家里边的重担而放弃了。
现在的张朝义,阳光而自信,如果不是认识他许久的人,不会相信如今穿西装打领带、一口普通话的张朝义,与以前那个一口乡音、见了人怯生生的张朝义是同一人。
当年面试院学生会时,张朝义畏畏缩缩地站在台上,用浓浓的河南口音结结巴巴地自我介绍,下面坐着的学长学姐拼命忍住笑,面试的主持人叫停,直接让张朝义下去了。谁也不曾想到,三年后,学校伯黎学社举办讲座,校内校外共800多人到场,报告厅座无虚席,连后面的空地上也站满了学生。张朝义,用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侃侃而谈3小时,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张朝义的身上始终有着“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激情。每当晚上没有兼职时,他便会去操场跑步,在他看来,跑步与兼职的感觉是一样的,刚开始会两脚发酸,但是跑到最后,只剩下一种感觉,那就是“爽”。
操场人不多时,张朝义会边跑边喊:“路在脚下,志在心中;自信自强,勇攀高峰;我要努力,我定成功!”正是这种不灭的激情,驱动他一直奋力向前奔跑,在三年内挣下15万,拿到系第一。
现在,张朝义在上海一家公司实习。每当他站在东方明珠前,看着环绕四周的高楼大厦时,他感觉自己的热情在熊熊燃烧。他说:“这个世界真热闹啊,我得去拼搏,得去挥洒汗水,我得有资格配得上这个世界的热闹。想到这里,我就充满了力量。”
记者问道:“上海人才济济,你有信心拼出一片天地吗?”
张朝义笑了笑,自信地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三年前,谁也不会相信那个蓬头垢面的穷小子会走到这一步,有朋友说在我身上发生了奇迹,为什么不呢?奇迹并不是不可能。”
(学生记者 梁可庭)

封维忠
“封老师,您是我们最感激的人”
——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封维忠教授

与记者约定见面的地点是主楼实验室,一个他一有空就待着的地方。轻轻地推开实验室的门,只见他扶了扶厚厚的老花镜,从一堆实验器材中抬起头,花白的头发稀稀疏疏,额上的皱纹刻着岁月的印痕。他就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封维忠,2009年“中国评师网”评选出的“电子及电气专业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之一。今年他带的毕业班总共29人,其中15人考上了包括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85高校”电子电气类专业的研究生。
他被学生称为实验室的“纠错专家”,只要他一出马问题就能解决
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封维忠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实验室的“纠错专家”。他不仅自己的教学水平高,指导学生做实验也很有一套。为了保证实验器材完好无损,在实验前,封维忠常常对着试验箱一台一台地检查。“如果在实验中遇到学生器材损坏的情况,我就立刻拿着起子去修”,提到这些事时,封维忠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认真地说道:“孩子们学习的时间是很可贵的,绝不能因为器材问题耽误了他们的实验!”
学工科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辛辛苦苦做了两三个小时的实验,总希望最后能看到预想的结果,但如果实验结果错误、又查不出原因,十分让人头疼。这时候,只要封维忠老师一出马,用万用表这儿量量,那儿测测,总是能很快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他还能教会学生怎么检查电路,帮他们分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一个实验做下来,学生们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巧。回想起在实验室与封维忠教授一起度过的日子,09级学生梁天慧感慨万分:“封老师认真负责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当我想对某件事有些敷衍了事时,脑中就会闪现出封老师的身影,我马上又端正起自己的态度来。”
他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的奖状有厚厚一摞
“学电要懂电。”这是封维忠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懂电。授课时他从不照本宣科,经常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明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乐于接受。讲电路的负反馈时,封老师举例说,人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调节这个月的支出,收入多了可以多用点,少了就少用点,这样才能维持一种平衡状态。他这样一解释,同学们的思绪豁然开朗,对这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一下子就记忆深刻了。此外,封维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他带领学生参加了各种科技创新和电子竞赛,取得的奖状有厚厚一摞。但封维忠从没有因此得意过,在他看来,这所有的荣誉都比不上孩子们经过四年的锻炼能在社会上立足。
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期间,封维忠一直待在参赛学生身边,指导学生设计、修正电路,对比试验数据及现象,中饭晚饭都在实验室解决。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小组的其他成员因为太累一个个都回宿舍了,已经六十多岁的封维忠虽然也是一脸疲惫,但他一直坚持待在实验室。“封老师不忍心我们熬夜,总是比我们更晚离开实验室。”回想起参赛时的一幕幕,学生廖磊磊的眼眶湿润了:“那段时间,封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还经常自己掏钱给我们买夜宵。”比赛持续了四天三夜,封维忠每天都是接近凌晨一点才回家,吃点药才能入睡,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思考比赛的事情。一分辛勤一分收获。最终,封老师所带的参赛队伍取得了“江苏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他所带的班级是个名副其实的“牛”班,全班2915人考研成功
除了担任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封维忠还承担了十余年的班主任。在此期间,他多次要求为学生举办关于就业形势与对策、大学生婚恋观等方面的讲座,端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封维忠告诉记者:“相比于做孩子们的老师,我更愿意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有一次,一个同学遇到经济困难急需用钱,他正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碰到了封老师,问明了情况后,封维忠毫不犹豫地把皮夹里的钱都给了这位同学,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信息院工作的几十年中,封维忠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在他看来,在大众化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掌握好一技之长是立足社会的关键。而要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考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在考研期间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封维忠常常带着水果去学生宿舍,和他们聊聊天说说笑,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4月23日,在信息院举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专题讲座上,封维忠带着班上考研成功的学生,从为什么要考研、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学校、考研期间应该怎么复习等方面为大二大三的待考研的学生做了方向性的指导。“封老师是我们在大学里最感激的人,遇到不懂的问题,找他一定能解决。”几乎每一个上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考研心路历程的人,都会一遍遍重复这样一句话。封维忠对此却淡淡一笑:“成功是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头罢了”。
(学生记者 马径捷)

南木加
“让地震灾区群众满意是我的本职”
——记1997级校友、西藏吉隆县扶贫办主任南木加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了中国西藏距离震中只有43公里的吉隆县。当时正在吉隆镇下乡工作的吉隆县扶贫办主任南木加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大地剧烈地晃动,他无法站稳,只得蹲下。周围钢筋混泥土框架的房屋上,瓦片和瓷砖纷纷掉落,而土木结构的民房则顷刻间倒塌。这是他生平第一次遇到地震,瞬间大脑一片空白。人群惊恐地叫喊着,四处一片混乱。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后,第一时间想到了镇上的群众,便冲向了不远处的农户聚集区。
扶贫办主任下乡三年的日常工作
南木加是南林1997级的木材加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做了整整3年班长。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西藏,先后在吉隆县民政局和扶贫办工作,现任扶贫办主任。
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尼泊尔相邻,辖2镇4乡,总面积9300平方公里,全县人口15295人,其中贫困人口4080人。
扶贫办主要负责制定中长期扶贫规划并上报,根据实际需求申报扶贫项目,在批复后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和监测等工作。办公室共7人,南木加任主任,由于没有副职,办公室的大小事情由他全权负责。平时,他下乡了解群众致贫原因及脱贫愿望和发展思路,每月赶到490公里外的日喀则市衔接相关项目,汇报工作。
下乡是扶贫办主任的日常工作。在下乡过程中,南木加深入村居了解群众疾苦,联系乡镇、村干部一起验收根据扶贫项目购买的物资,并向群众分配,指导签字画押。然后在村里召集群众和村干部开会,说明物资的来源,采购情况、数量、资金、用途和管理办法等。各个乡镇之间的距离遥远,路途崎岖,来回奔波十分辛苦,各项内容琐碎而繁多,这是扶贫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震发生第一时间,他陪着农户挨家寻找失联的母亲
地震发生后,南木加在第一时间赶到了500米开外的农户聚集区。空中弥散的尘土仍未散尽,四周一片狼藉。在得知聚居地没有居民死亡或重伤后,南木加稍稍宽了心。但当地有不少农户不顾余震不断,硬往废墟里闯,想抢出家中的贵重物品,他们被南木加和他的同事们死死拦住。南木加反复劝告所有群众千万不要回到已经倒塌的房屋中去,也不要靠近任何受损的楼房。
一位刚从地里回来的农户无论如何也不听劝阻,执意冲向危险地带,一问之下,原来是寻找留在家中的老母。南木加决定冒险陪他挨户查找,令人失望的是他们并没有找到农户的母亲。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暂时放弃搜救,撤回到空地上。但他并没有忘记这件事,之后他密切关注这位失联的母亲,最终确认她已安全撤离,他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了。
地震过后半小时,南木加组织大家转移到安全地带。村民们的情绪相当不稳定,为解决他们当务之急,安抚情绪,南木加一边从各个商店收集食物和饮用水到安置区,分发给群众,一边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群众渐渐平静下来。在待命的时候,他才感到撤离时扭伤的右脚隐隐作痛。他活动几下觉得并无大碍,心想忍一忍就过去了。
灾区信号塔受地震影响损坏,导致手机联络极为困难,晚上7点,南木加终于接到了来自救灾指挥部的通知,瞬间又把疼痛抛在了脑后。
地震时南木加正在乡下调研,地震发生后来不及回家取洗漱用品和换洗衣服,由于震区交通不便等原因,4天后才收到家里托人辗转带来的日用品。
清障、运送物资直到凌晨三点,极度疲惫的他躺在车上睡着了。
这天晚上,按照指挥部的计划,南木加带领20名公安干警以及3辆货车、1台挖掘机,赶到吉隆县城和吉隆镇之间的公路上接收从县城运来的救灾物资。终于有望得到外界的援助,南木加顿感欣慰。然而,天空不作美,断断续续地下起了小雨。雨虽不大,却增加了众人心头的恐惧。地震的冲击让土地变得松软,而降雨又加剧了这一情况的恶化,塌方随时可能会发生。远方山谷间黑暗中时不时传来的隆隆声,南木加时刻保持着警惕。
在和县城车队碰头的路途中,南木加遇到了第一个塌方点。塌方面积较小,但有一块2米高的顽石挡在路中央,无法搬动,只能用挖掘机一点一点敲碎后运走。眼见路障一时间无法移除,南木加当机立断兵分两路,自己先徒步绕过塌方点,勘探前方路况,迎接车队。不久后他遇到了前来增援的救灾物资运输队,在前后密切配合下,终于疏通了这条连接县镇之间的抢险要道。整个清理工作一直到深夜12点才结束,这期间,不时有碎石从山坡上相互撞击着滚滚而落,队员稍有不慎就会被砸中,随着它们一同落入汹涌的吉隆藏布河。
公路打通后,大部分救援车立马赶往吉隆镇安置点输送物资,南木加带一批救援队马不停蹄地赶向桌唐、热玛村,向共计371名受灾群众发放帐篷等救灾物资。随后又立马赶往吉隆镇安置点报到,这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极度疲惫的南木加躺在车上睡着了。
他拖着扭伤的脚,六天里给五个村庄送去救灾物资
4个半小时后,南木加按计划与救援队一起赶往重灾区萨勒乡开展救援。前往萨勒乡需翻过一座大山,此时的公路已大面具受损。他们边修路边前进,足足用了7个多小时才到达了萨勒乡。灾区的主要困难是急需帐篷和食物。在接下来的6天中,南木加按个儿地给5个村庄送去物资。在安置点时,他负责帮忙装卸物资和搭建帐篷。夜晚,南木加在帐篷里与同事开会,总结当天的工作,讨论分析存在的困难,并且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天天忙到深夜11点钟。初春的藏区,积雪还没融化,南木加因临时奔赴震区,没带足够的衣服,每天冻得瑟瑟发抖,可是他依然坚守在抗灾一线。
正是在这段时间,他扭伤的脚因为长距离奔走和缺乏休息,痛感日益明显。终于有一天,在去一个最远的村庄前,他考虑到自己脚伤,担心影响工作进度,只得把伤情如实汇报给了时任救灾指挥官的副县长,副县长劝他马上回县里疗伤。他权衡再三,最终不舍地从救灾第一线上退了下来。
南木加告诉记者,那几天晚上,自己经常梦见地震。他把对第一次遇到地震的恐惧全都藏在了梦里,把所有精力调到白天的救灾工作中去。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管是扶贫或者救灾,让灾区群众满意是我的本职,也是对我最大的奖励。”地震后,他说他深深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强大。正是因为有南木加这样的干部,才能让这份温暖和强大被每一个灾民深切地感受到。
(学生记者 季风泱)


为正能量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湖北工业大学大学 ( 沪ICP备06058577号 )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